皮膚生理學
皮膚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外在器官和最大的一面鏡子,許多內臟疾病都可以不同形式反應到皮膚上,引起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等各方面的變化。常聽人說,某人〝氣色很好〞,這主要是在觀察皮膚之後再綜合其他觀感所得到的結論,意指某人身體尚健康。這說明,皮膚是人體的重要〝門面〞,這個〝門面〞的美是人體美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從人體美的角度而言,美麗總是以健康為前提,凡是健康的都是美麗的。判斷皮膚美,主要是判斷皮膚是否健康。
判斷皮膚的健美,可以皮膚的潤色、光潔度、彈性、敏感度和附屬器官等5個方面作為依據:
1. 色潤:皮膚飽滿、紅潤、細膩,無脫屑和斑塊。
2. 光潔度:皮膚光滑、光潔,無異常凹凸和瘢痕。
3. 彈性:皮膚柔嫩,富於彈性,沒有異常皺縮和皸裂。
4. 敏感度:皮膚感覺功能正常,無感覺過敏或遲鈍。
5. 附屬器:毛髮、指(趾)甲光亮富有彈性,無異常斷裂或脫落。
皮膚的面積,在成年男性約1.6m²,女性約1.4m²。皮膚的重量約為體重的14%~16%。身體各部的皮膚厚度在0.5~4mm之間,皮膚表面有許多纖細的條狀凹陷稱皮溝,溝與溝之間呈平行的隆起稱皮丘。皮溝和皮丘相間組成皮紋,以手的手掌和足底的皮紋尤為明顯。每個人的指紋都具有獨特性,不與他人相同,這是由遺傳因子所決定。
皮膚不但保護著人體的表面,也明白顯示其體內狀態。由皮膚的垂直面切斷染色,然後用顯微鏡觀察,可分為三部份:
1.表皮層
1.表皮層
第一層為表皮層,厚度約為0.07~2mm,從外側起依序分為角質層、透明層、顆粒層、有棘層、基底層。
2.真皮層
第二層為真皮層,厚度約為0.03~3mm,主要由結合織纖維束形成,又分為乳頭層、乳頭下層、網狀層。
第二層為真皮層,厚度約為0.03~3mm,主要由結合織纖維束形成,又分為乳頭層、乳頭下層、網狀層。
3.皮下組織
第三層為皮下組織,是由結締織纖維交錯而成,含有脂肪球,其厚度取決於其中的脂肪量,故因人而異。
第三層為皮下組織,是由結締織纖維交錯而成,含有脂肪球,其厚度取決於其中的脂肪量,故因人而異。
另外,皮膚的組織尚包括脈管系列及神經系,是由脈管網、淋巴管、神經所組成,以及皮膚的附屬器官,如毛髮、爪、皮脂腺、汗腺等。
皮膚生理構造
一、表皮之構造
皮膚的表皮層,從外側起依序分為角質層、透明層、顆粒層、有棘層、基底層。
1. 角質層
a. 主要成份為角蛋白(為一種蛋白質),角蛋白的吸水性強,約含7%脂質及15~20%水份。水份若低於10%時,皮膚會呈現乾燥;若高於25%,則皮膚易起瘢癢。
b. 健康皮膚的角化很規律,平均約21~28天。
c.完全角化的細胞,吸水性強,具有保護作用,若皮膚乾燥,則會有緊繃,甚至脫皮的現象。
2. 透明層
手掌和腳底分佈最多,比其他部位結實,具有保護功能。
3. 顆粒層
a. 是由有棘細胞角化而成,〝晶樣角質〞是一種水狀的結晶體,主要是折射紫外線。
b. 細胞原形質中含有大量透明角質(晶樣角質)顆粒。
c. 晶樣角質能將光線強烈折射,但溶於鹼性溶液的食鹽水,當晶樣角質被溶解或破壞,此時基底層的色素母細胞即產生黑色素(麥拉寧色素)來代替保護功能。
d. 如果顆粒層是第一道防線,那麼〝麥拉寧色素〞就是第二道防線。
4. 有棘層
a. 細胞層佔表皮大部份(表皮最厚的一層),通常由數層到十數層。
b. 下層細胞接近圓柱狀,愈上層愈成橫向多角形,各細胞成幅射狀放出刺狀細胞突起,與鄰接之細胞彼此連絡,負責輸送營養。
c. 進行細胞分裂的重要層,連基底層稱種子層。
5. 基底層
a. 位於表皮最底層,鄰接真皮,由真皮乳頭體中的毛細血
管補給營養,進行細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細胞。
管補給營養,進行細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細胞。
b. 細胞從顆粒層開始被往上推,到角質層時,細胞就失去
細胞核,等於失去其中樞神經,即變成角質細胞,稱為
「角化現象」。
細胞核,等於失去其中樞神經,即變成角質細胞,稱為
「角化現象」。
二、真皮之構造
皮膚的真皮層,主要由結合織纖維束形成,又分為乳頭層、乳頭下層、網狀層。
在皮膚組織中會流血的一層,真皮層只有修補的能力,而沒有像表皮一樣具有再生能力。
1. 乳頭層
富結合織纖維,乳頭體中有毛細血管,藉由對表皮補給營養,因為表皮層沒有毛細血管,故其間養分的輸送仰賴淋巴液。
富結合織纖維,乳頭體中有毛細血管,藉由對表皮補給營養,因為表皮層沒有毛細血管,故其間養分的輸送仰賴淋巴液。
2. 乳頭下層
a. 負責乳頭層與網狀層之聯絡工作,最重要之工作乃儲存豐富的水份。
b. 儲水的功能,約佔皮膚組織中 60% 之水份,當體內水份不足時,這層的水份就會慢慢減少,皮膚呈乾燥現象--脫皮。
3. 網狀層
含有彈力纖維及平滑肌纖維,是非常強韌的一層,主要成份為膠原質和彈性硬蛋白。具有彈簧般的構造,能緩和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,帶給皮膚彈性,隨年歲增長漸漸衰退,易生皺紋。
含有彈力纖維及平滑肌纖維,是非常強韌的一層,主要成份為膠原質和彈性硬蛋白。具有彈簧般的構造,能緩和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,帶給皮膚彈性,隨年歲增長漸漸衰退,易生皺紋。
三、皮下組織
1. 結締織纖維交錯,含有脂肪球,其厚度取決於其中的脂肪量,因人而大不相同,故稱皮下脂肪。
2. 脂肪球能防止體溫發散和保護身體。
3. 具有儲存身體多餘的卡路里與能量之功能。
4. 其多寡隨季節而變化,適量可出現曲線點及皮膚張力。
四、皮膚的脈管系列及神經系
1. 脈管網
皮膚除了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外,還有動脈網及靜脈網脈管網伸出枝而連絡外層的脈管網,從乳頭下層動脈網伸出枝進入乳頭體,在此形成毛細血管環,成為靜脈性毛細管,連絡乳頭下層的靜脈網。
皮膚除了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外,還有動脈網及靜脈網脈管網伸出枝而連絡外層的脈管網,從乳頭下層動脈網伸出枝進入乳頭體,在此形成毛細血管環,成為靜脈性毛細管,連絡乳頭下層的靜脈網。
2.
淋巴管
在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等所有細胞、纖維等間隙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交錯。
在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等所有細胞、纖維等間隙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交錯。
3.神經
a. 神經系沿血管而走,作成神經網而分佈於皮膚。
b. 腦脊髓神經專司知覺,自律神經支配血管、起毛筋、皮脂筋、皮脂腺、汗腺等。
五、皮膚的附屬器官
毛髮、爪、皮脂腺、汗腺等為從表皮發生的皮膚附屬器官,在很多方面類似皮膚性。
1. 毛球
毛根基部膨脹的部份,毛乳頭從下方進入,毛乳頭為真皮的連續,由結合織纖維而成,其中有神經或毛細血管進入,毛髮之發生和成長是利用此部份,故拔出毛髮而乳頭殘留時會再生。
毛根基部膨脹的部份,毛乳頭從下方進入,毛乳頭為真皮的連續,由結合織纖維而成,其中有神經或毛細血管進入,毛髮之發生和成長是利用此部份,故拔出毛髮而乳頭殘留時會再生。
2. 起毛筋
寒冷時,會收縮而使毛豎立,皮膚減小表面積,以防止熱量發散,此時皮脂腺壓扁,大量分泌皮脂,故可禦寒。
寒冷時,會收縮而使毛豎立,皮膚減小表面積,以防止熱量發散,此時皮脂腺壓扁,大量分泌皮脂,故可禦寒。
3. 皮脂腺
a. 分泌皮脂的腺,在真皮網狀層內,以短的排泄管在毛囊腔開口,故又稱毛囊腺。
b. 皮脂囊由皮膚腺體與排泄管形成,全體成為囊狀。
4. 汗腺
由腺體、排泄管、汗口(孔)形成,分小汗腺、大汗腺兩種。
由腺體、排泄管、汗口(孔)形成,分小汗腺、大汗腺兩種。
a. 小汗腺
汗腺細長管圓而糾結,周圍為平滑肌纖維,在真皮內筆直朝向皮膚表面,但在表皮的部份稍成螺旋狀,並在皮丘開口。發汗乃交感神經刺激而引起,有不感知性發汗與感知性發汗。
汗腺細長管圓而糾結,周圍為平滑肌纖維,在真皮內筆直朝向皮膚表面,但在表皮的部份稍成螺旋狀,並在皮丘開口。發汗乃交感神經刺激而引起,有不感知性發汗與感知性發汗。
b.
大汗腺
在毛囊腔開口,約從青春期始發育,其發汗由神經刺激引起,此腺細胞含有鐵分,呈酸性。
在毛囊腔開口,約從青春期始發育,其發汗由神經刺激引起,此腺細胞含有鐵分,呈酸性。
六、皮膚的機能
1. 身體的保護機能
a.皮膚包住身體外部而保護內臟,皮膚的表面很大,故對外部的抵抗力大於其他器官。
b.皮膚受傷也有治癒及再生力,角質層可防止細菌侵入,皮膚膜可抑制細菌發育和繁殖。
2.體溫的調節機能
氣溫低時,減小身體表面,減少皮膚的放熱。炎熱時,皮膚鬆弛,增大身體表面,增多放熱量。發汗也可因氣化熱量而降低體溫。
氣溫低時,減小身體表面,減少皮膚的放熱。炎熱時,皮膚鬆弛,增大身體表面,增多放熱量。發汗也可因氣化熱量而降低體溫。
3.感覺機能
皮膚藉分佈表面的各種神經,末稍感知、觸覺、溫覺、冷覺、痛覺、壓覺等。
皮膚藉分佈表面的各種神經,末稍感知、觸覺、溫覺、冷覺、痛覺、壓覺等。
4.分泌及排泄機能
酸性保護膜之構成。
酸性保護膜之構成。
5.呼吸機能
皮膚對氣的呼吸占肺呼吸的1/80、二氧化碳1/220。皮膚的氧消費量相當於全體肺的20%。
皮膚對氣的呼吸占肺呼吸的1/80、二氧化碳1/220。皮膚的氧消費量相當於全體肺的20%。
6.吸收機能
油溶性物質溶於皮脂而通過毛囊及皮脂腺,吸收於真皮中,但不吸收水溶物質。
油溶性物質溶於皮脂而通過毛囊及皮脂腺,吸收於真皮中,但不吸收水溶物質。
7.維他命D形成機能
皮膚被照射到紫外腺時,能將皮脂成分機轉成為維他命D之功能。
8.抗體產生機能
皮膚除能抑制細菌類之發育,亦可產生抗體而防止病原菌發育如天花、麻疹。
皮膚除能抑制細菌類之發育,亦可產生抗體而防止病原菌發育如天花、麻疹。
酸性保護膜
一、汗腺出汗+皮脂腺排泄皮脂-------->氧化--------->弱酸(PH 4.5 ~ 6.5)。
二、男性皮膚的酸性保護膜約 PH 4.5 ~ 6,女性約PH 5 ~ 6.5。
三、酸性 1 分鐘可殺死空氣中停留在皮膚表面 1 億個細菌,故稱之為酸性保護膜。
四、當使用了鹼性化妝品或洗面劑時把酸性保護膜洗掉,保護膜一時被破壞,若其生理正常則約 20 ~ 30 分鐘內表皮的〝中和能〞會使酸性保護膜恢復正常(真正完全形成需 3 ~ 4 小時),若〝中和能〞弱者,則不易回復正常的酸度而易引起發炎,因此儘可能別用鹼性化妝品,否則必須注意補上酸性化妝水及加強酸性保護膜。
五、最好能在洗臉後及化妝前馬上做好基礎保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