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疣」的處理
疣,一種長在皮膚上實心的小瘤,會痛,原因是皮膚表皮層或黏膜感染人類乳突病毒。如果長在手、臉或身體其他部位,稱為「尋常疣」,長在腳底則稱「蹠疣」。疣摸起來粗粗的,但也有表面平滑的扁皮疣。
人類乳突病毒的種類超過100種,像尖頭濕疣(俗稱菜花)、子宮頸癌也是因為感染了這種病毒,但病毒型不同,造成尋常疣、蹠疣的病毒風險較低,不會致癌;造成菜花、子宮頸癌的病毒型風險則較高。
疣與雞眼有時難以區分,醫生也要刮去表皮才能確認。疣的中心有細小黑點,這是因為微血管跟著增厚的皮往上生長,到了頂部生長受阻,就會栓塞,變成黑色小點,用力摳會微微出血。而且由於病毒寄生在角質細胞,皮膚表面的紋路會被打斷,用放大鏡很容易看出來。
疣容易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傳染,有時傷口微小到肉眼看不見,此時如果去公共場所(如泡溫泉、三溫暖、泳池),接觸到公共物品(如穿別人穿過的拖鞋),或家人赤腳走來走去,病毒留在地板上,就可能感染,而免疫力又不足以消滅它,就會長出疣。
疣要怎麼處理?如果沒有造成困擾(比如長在醒目處、會痛),可以置之不理,免疫力平均約兩年可將它消滅;如果治療,則有幾種方式:
1. 冷凍治療:用零下196度的液態氮,急速降低皮膚的溫度,把細胞凍死。治療時會痛,但不需麻醉。如果疣較大或有多顆,可能需要治療多次才能完全除去。
冷凍治療後會有類似凍傷的反應,皮膚稍微紅、痛、腫,有時可能出現水泡,但沒有傷口,不需換藥,1~3週後病灶會形成痂皮,慢慢自動脫落。
2. 雞眼貼布:含水楊酸,讓感染部位層層剝落,需時較久。
3. 酸類外用藥水:含水楊酸、乳酸等成分,每天塗使感染病毒的部位層層脫落,優點是比較不會痛,缺點是要有耐心,至少需1~2個月。
4. 免疫調節藥膏:誘發T淋巴球,激發免疫力,消滅病毒。
5. 二氧化碳雷射:直接破壞病灶,但需注意照顧傷口2~3週。
病毒無所不在,很難預防,可以做的是提高免疫力,即便被感染了,身體有能力消滅它。
萬一真的被感染,要趁皮膚表面剛出現「違章建築」、病灶小時盡快就醫治療,可能只需一次冷凍治療就能治好,如果長到紅豆、花生那麼大,可能需要治療多次。
更重要的是,千萬別摳”疣”,以免病毒隨著沒洗的手到處散布,挖鼻孔疣就長在鼻孔、揉眼睛疣就長在眼皮,甚至長了數十顆,治療更費時。
別把病毒顆粒當成青春痘
除了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而長疣,還有一種傳染性軟疣,由痘病毒感染造成,像肚臍般中間凹陷的小瘤,如果把這種病毒顆粒當成青春痘,用手去擠,很可能造成局部擴散。
冬天穿太悶不透氣或濕熱環境都可能增加痘病毒生長機會,也易在學校、安親班等處傳染,可以想見,小孩是患病大宗。常長四肢、臉、頸、軀幹部,肛門、陰部也有可能。
尤須當心的是,如果傳染性較疣長在成人身上,要懷疑可能合併感染其他性傳染病,最好進一步抽血檢查。
“疣”會傳染,千萬別摳它
傳染途徑
|
接觸傳染
游泳池、公車、三溫暖、學校等公共場合都可能被感染,避免共用毛巾或襪子,不要用手去接觸皮膚傷口。
|
|
原因
|
人類乳突病毒感染
|
痘病毒感染
|
外觀
與
常見位置
|
尋常疣:常長在手、腳、指甲周圍,外觀呈圓形突起、表面粗糙。患者多為兒童。
扁平疣:多發生在臉、頸、手、腿部,表面扁平光滑,有些則一點點突起,小小一顆,呈膚色或淡褐色,經常長成一排或一堆。除了兒童,也常見於壓力大的上班族。
蹠疣:長在足底,疣的根部深入足底或腳趾內,容易因疼痛影響走路,外觀很像雞眼,表面較平,但粗糙。
性器疣:俗稱菜花,長在男性生殖器上或女性陰道內。外觀像一粒小花椰菜,有些呈扁平狀。
|
傳染性軟疣
任何部位皮膚皆可發生,但兒童常見於軀幹、上臂及下肢。
|
治療方式
|
務必治療完全,否則易復發。
冷凍、電燒、刮除或雷射治療,也可用水楊酸藥水,或塗抹藥膏,可提升抵抗力、抑制病毒生長。
|